黑天鹅现象
即不可预测的重大事件它罕有发生,但一旦出现,就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曾经是他们言谈与写作中的惯用语,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而崩溃。 黑天鹅的存在表明存在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但人们总是对它视而不见,并习惯于以自己有限的生活经验和不堪一击的信念来解释这些意料之外的重大冲击,最终被现实击溃 。
在《黑天鹅》一书中,塔勒布用“黑天鹅”来指称那些不可预测的重大事件。这样的事件往往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稀有性。它属于小概率事件,常常无迹可寻,出人意表,突如其来。 第二,冲击性。它会产生极端影响,并且这种影响的事件是长期持续的。 第三,事后可预测性(而不是事前可预测)。尽管它难以预期,但人们总是能在事后为它的发生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并从而或多或少认为它是可理解、可预测的。
蜜蜂效应
对付不确定性的办法,是在瞬变时刻赋予事 物以合理性,面对趋于复杂的世界,就必须拥有 随机性的智慧而不是教条式的智慧。
蜜蜂效应来自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转述的实验;把六只蜜蜂和六只苍蝇各自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观察的结果是,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 韦克认为那些愚蠢的苍蝇对事物的逻辑毫不在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而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 而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韦克总结到:“这件事说明,实验、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当每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 由此得出这种“蜜蜂效应”,类似于“因以往的成功经验而导致的失败”,更强调我们要打破僵化,保持宽松开放的创造环境。
(来源:小红书 魔方心理学)
破窗效应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扇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破窗效应揭示出环境对人的心理形成和行为表现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任何不良现象若不加以制止,会诱导人们效仿,还可能变本加厉。
野马效应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喜欢附着在野马的腿上,用锋利的牙齿刺破野马的腿部,吮吸血液。野马被激怒了,狂奔乱跳。这时,吸血蝙蝠转而飞到野马的背部继续吸血。野马更生气了,非要挣脱身上的吸血鬼不可,于是跳得更高、更猛烈。谁知吸血蝙蝠得寸进尺,索性落在野马头上吸血。野马彻底抓狂,疯了一般地甩头、狂奔、纵跳………直至精疲力竭,最终倒在辽阔的草原上。后来,动物学家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极少,对于一头健硕的非洲野马而言根本微不足道,野马死亡的最直接原因是暴怒和狂奔等剧烈的情绪反应,这就是野马效应。
生活中,像野马一样的人并不在少数。很多人碰到一点点不顺心的事就情绪失控,或者暴跳如雷,或者大发脾气,不仅没能让事情变好,反而对自己的身心造成伤害。这也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只有掌握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把事情处理好。生活中,当面对外界的挑衅时,我们不要像野马一样易怒,暴躁,要努力保持冷静,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把“吸血蝙蝠”真正处理掉。
新葡亰8883ent
心理健康部
2022年4月5日
咨询网址: http://xlzx.hnust.edu.cn/
微信: hkdxIz
校心健链接: http://xlzx.hnust.edu.cn/